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市場 » 美國外匯政策

美國外匯政策

發布時間: 2021-03-31 13:16:29

A. 論述中美外匯政策比較

如果本幣對外匯匯率升值的話,那就是表明了本幣貴了,比較值錢了,而在相對的情況下,外匯就是貶值了,也就是不值錢了,如果它想購買我們的產品就意味要付出更多的外匯咯。 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對於出口會有嚴重的打擊,這樣對於我們是以出庫為主的國家是十分的不利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現在,所以又很多的國家在金融危機的時候,都把自己國家的匯率降低,而有利於自己國家的商品在國際上處於更為有利更為有競爭力的商品。而對於我們的進口就會有一定的促進。 所以,在金融危機的現在,可以說是沒有哪一個國家是主動會提高匯率的匯價的,這是一個十分不利的局面,對於是雪上加霜的。

B. 美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嗎

不是。美國沒有外匯管制政策。金融體制較完善的國家都沒有外匯管制政策。

C. 世界上目前還有外匯管制的國家或者經濟體有哪些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D. 美國實行什麼匯率制度不是自由浮動匯率制是什麼

美國的匯率制度(american exchange rate system/American Exchange Rate Regime)

  1. 美國的匯率制度是二戰後由固定匯率制度逐漸演變成浮動匯率制度。美國憑借其經濟實力,建立了黃金一美元本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使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2. 1971年8月15日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後,國際貨幣本位就變為純粹的美元本位,各國對維持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採取了積極的合作態度,這是因為:沒有其他替代辦法;美元仍能兌換其他通貨,即它具有「市場可兌換性」;由於在有N個國家通貨的世界裡,只有N-l種匯率,而美國一直願意承擔第N 個國家的被動角色,其他國家則傾向將其貨幣低估。

  3.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臨時委員會1976年1月在牙買加召開會議,通過了以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主張的自由選擇匯率制度的「牙買加協定」。實際上,該體系是當時的一種權宜之計,但浮動匯率使美元有貶值權利;通過黃金非貨幣化,使美國賴掉其所欠外債;而SDR一直不能成為主要儲備資產,國際貨幣制度出現事實上的美元本位。

  4. 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下降和美元的貶值,1995年美國開始實行強勢美元政策,美國聯合日本、法國等七國集團成員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拉抬美元,奠定了強勢美元的基礎,並將該政策維持至今。在追求強勢美元的七年裡,美國獲得了極大的益處,外國人大量持有美元或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致使美國的資本市場實力雄厚,流動性更強。

    因此,從美國的匯率制度可以看出:美國的匯率制度隨著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的環境而變化;美國的匯率政策以及經濟力量是支持其現行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強有力的保證。

E. 為什麼特朗普說美國強勢美元政策終結

4月17日,據英媒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有關美元和美國貨幣政策的講話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表明1995年時任財長羅伯特·魯賓啟動的強勢美元政策正在發生變化,當時美元處於戰後的最低點。另外,特朗普還放棄了競選時將中國定義為貨幣操縱國的承諾,表示美國願意在貿易政策上做出讓步,以換得與中國在朝鮮問題上達成戰略協議。

因此,強勢美元政策大部分時間內不過是裝點門面。放棄這種「政策」可能也會證明是一種裝點門面的做法,除非經濟基本面和直接的政策倡議聯手令美元貶值。

F. 美國有沒有外匯管理局,有的話,外匯儲備是多少

美國外匯管理局其實就是,紐約(投資)聯邦儲備銀行管理由美聯儲公開市場賬戶(SOMA)和美國財政部的交易所穩定基金(ESF)持有的外匯儲備。投資這些資產以確保充分的流動性得以維持,以實現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的政策指示。
SOMA和ESF投資組合的管理相當,以使其風險和回報特徵盡可能地相符。在實際可行的情況下,投資在SOMA和ESF持有量之間成比例地分配。

美聯儲法案授權公開市場交易,包括外匯交易,紐約聯儲根據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指示進行此類業務。

1934年「黃金儲備法」授權美國財政部建立歐洲財政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作為財務總監管理外債持有的財務代理人。美國財政部對美國國際金融政策負全責。
美國沒有外匯儲備。

美國之所以沒有外匯儲備,因為美元是霸主貨幣。目前,按外匯儲備依存度,世界貨幣可分三類:一是霸主貨幣,二是儲備貨幣,三是普通貨幣。霸主貨幣對於外匯儲備的依存度為零,普通貨幣對外匯儲備的依存度為一,儲備貨幣對於外匯儲備的依存度介於零與一之間。美元是霸主貨幣。歐元、日元、英鎊等是儲備貨幣。人民幣雖然影響很大,目前尚處於普通貨幣行列。國際經濟的發展史表明,一種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位置重要,經濟實力強,幣值穩定性好,外匯儲備的依存度就低,反之亦然。在當今世界金融全球化的條件下,保持相當數量的外匯儲備,是穩定本幣幣值的重要保障。但是,儲備外匯並非沒有任何代價。第一,儲備外匯相當於持有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為他國進行儲蓄。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求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操作難度。第三,持有過多外匯儲備,往往面臨來自對方的貿易摩擦,同時還要承擔外匯貶值帶來的損失。
美國沒外匯儲備的原因一、專利產品操控定價
要理解美國沒有外匯儲備的真正原因,須追溯美元取得霸主地位的歷史。從嚴格意義上講,美國也存在外匯儲備,只不過規模非常之小,占其進口額的0.59月左右。德、法、英、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其外匯儲備約占其進口額的1.1~1.9個月;相比之下,日本經濟發展僅次於美國,又是一個金融資產大國、資本輸出大國,資本極度過剩,竟擁有13個月進口額的外匯儲備。顯然,美國不需要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可以直接用於對外執付,毋須用外匯儲備調節國際收支、調節外匯市場和進行國際支付。這三項職能與外匯儲備的三個來源密切相關:一部分是來自商品貿易順差,一部分來自外國直接投資或外幣貸款,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其他不那麽明確的渠道進入的。
眾所周知,美元霸主地位的確立,是因國際貨幣體系變遷的緣故。美元霸權,是建立在穩定發展的經濟實力之上的。她依靠兩項制度保其經濟的世界競爭力。一是發達的高等教育制度。它通過吸收全世界的優秀學生,為其進行基礎研究,從而創造出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產品。然後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科技創新制度,把這些產權轉化為直接和間接的產品,銷售全球。上產品使其擁有產品定價權,可不受世界市場波動之影響,從而能夠根據具體的貿易格局而調整這種價位,使整個美國經濟保持適當發展速度。
美國沒外匯儲備的原因二、歐元難改美元獨大
美元霸權的另一個來源,就是兩黨政治與獨立的美聯儲之間的合理博弈格局。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金融市場的發育較為成熟,各種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運轉良好,為貨幣政策的靈活運用,提供較好操作環境。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遷最終造就了美元的強勢地位,而美國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與經濟總量的持續發展,則進一步為保持幣值的穩定及其霸主地位創造了相對良好的氛圍。由於美元擁有太多的權力,給世界各國帶來來多的金融風險,因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來高。很多專家學者認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不穩定性恰恰來自於美元霸權,美國獲得了鑄幣稅以及通貨穩定的收益而其他周邊國家則更多地承擔了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的成本。對於美元霸權國際社會已經有些厭倦。近年來興起的歐元正在對其霸權提出嚴峻的挑戰。很多人把希望寄於這一新生貨幣上,畢竟,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在儲備外匯之際又多了一個選擇。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貨幣可以對美元的霸主地位提出強有力的挑戰。美元事實上依舊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核心位置,只要看一看它如何維持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平衡,就大致可以知道這其中的奧秘。
美國沒外匯儲備的原因三、金融霸權招惹不滿
在美國周邊有兩類國家:一類是執行出口導向戰略的國家(主要是東亞國家),這些國家把美國作為最主要的出口市場,通過經常專案順差積累了大量美元儲備,然後以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保有這些儲備。從美國方面看,它通過輸出美元獲得了實際資源的注入,這些輸出的美元又往往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流回美國國內。例如在與東亞國家的貿易往來中,由於美國通過經常專案的逆差輸出了大量美元,同時向自身注入大量的實體性資源(主要是商品),這既滿足了國內的消費需求,又有利於維持國內物價的穩定,同時還能享受到鑄幣稅的好處。同時,由於東亞國家積累了大量美元儲備,而持有美元儲備的主要方式是購買美國國債,這有利於美國通過支付較低的利息為自己的經常專案逆差融資,從而避免了經常專案逆差的不可持續。
美國財政部的資料顯示,在過去三年時間,來自亞洲的資本流入佔美國外資凈流入的40%,在2004年這一比率接近50%。因此可以認為,美國迄今為止之所以還能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來自東亞國家的外匯儲備資金的重新注入。美國周邊另一類是歐洲國家和拉美國家(包括一些OPEC國家),這些國家的投資者購買大量由美國公司或者美國政府發行的金融資產(股票債券等)。美國通過出售這些金融資產,向周邊國家融入了大量的真實資本,並且把這些資本運用於國內建設或者國際FDI投資。
在這一構架下,國際貨幣體系明顯表現出三大特徵,一是美國的經常專案持續逆差,資本專案持續順差,以及美國外債不斷積累;二是東亞地區的經常專案持續順差和外匯儲備的不斷累積,三是歐洲國家的經常專案持續逆差,資本專案持續順差,以及儲備資產基本不變。這樣,美國可以通過國際貨幣體系的制度安排,有效地轉嫁自身的各種風險,及時享受能夠享受的各種便利條件,從而形成了自身的良性圈。這種良性圈也決定美元霸權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難以動搖。而只要美元霸主地位的存在,就會出現人們所看到的現象:美國沒有外匯的儲備而能夠保持其金融穩定和持續增長。問題是,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對美元霸權提出質疑,而且也會讓更多新起的經濟發展國家尋求取代美元地位的新儲備貨幣。

G. 美國的貿易20多年來一直是逆差,為什麼美國採取「弱勢美元政策」(即:美元外匯走低)能減少貿易上的逆差

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由他的經濟結構,產品結構,包括社會結構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並不能簡單的說他願意造成貿易逆差,呵呵
勞動力成本和外貿出口的科技含量等造成了美國的出口成本增加,以及出口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沒有足夠的價格優勢等,然而依據國內資源戰略等考慮,美國又依靠大量的進口基礎原材料來補充國內製造業的材料來源,導致美國貿易持續逆差,這也僅僅是從貿易數據上來說的
弱勢美元,首先弱勢的第一方面,本來貿易逆差,財政赤字突出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生產,刺激消費,刺激出口提高就業率等,然後通過發行統一國債來彌補資金缺口,或者通過國債來補貼某些政策下的企業發展資金,通過匯率操控,能夠使得國債貶值,從而達到用更少的錢來獲得更多的他國資金支持,這些靠的是美國的整體實力以及信譽度來說的,不是經常聽說信譽評級么?這個就直接關系著國債的發行
第二,弱勢美元,如果簡單的說,就是貨幣戰爭,依靠自己強大的經濟實體,通過自身貶值,迫使他國貨幣變相升值,降低他國出口貨物的價格優勢,從而提高本國出口競爭優勢,並且通過操控外匯匯率,操控國際對沖基金,對他國進行金融沖擊,從而獲得更多的回報,來填補他國通過低勞動成本換來得高出口額,如果這些的目的只是為了平衡,那麼還好,如果成為一種投機模式,那麼他國就會為了保持本國的出口優勢,以及出口企業的成長,會干預外匯匯率,如果這種干預沒有任何數據支持和他國認同,就會被認為是操控匯率,這種操控對美國來說是不利的,因為弱勢美元本身就減弱了信譽評級,減少了國債發行率,本身就一定的風險,如果沒有從外匯匯率上獲得回報,那麼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能理解么?
美國其實並不在意貿易赤字,因為這正好是他去針對他國貿易保護主義,以及他國匯率操控,以及他國人權政策等一系列的根源,因為站在美國的角度和標准上,他國就是不標準的,呵呵

H. 特朗普的那些政策對外匯影響較大

目前已公布的特朗普經濟政策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貿易政策,二是稅收政策
筆者認為,貿易政策對中國的最終影響可能不大,而最值得擔心的是稅收政策,分析如下所示。
(一)貿易政策
筆者認為,美國與中國大打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但期初會存在博弈過程。
第一,當前美國牢牢占據全球價值鏈分布的上游,即便是出現製造業迴流美國的情況,也很難吸引在中國具有競爭力的製造業迴流美國。中美產業結構總體是互補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所以製造業迴流對歐洲和日本有影響,對中國影響可能不大。美國發動貿易戰無法迫使在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迴流美國。
第二,一旦美國大幅徵收關稅,美國國內通脹水平將抬升,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而這將加大美聯儲加快升息步伐的壓力,危害美國經濟復甦進程。
第三,特朗普對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感到不滿,而事實上,美元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貨幣,其供給方式主要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中國雖然依靠順差獲取了大量的美元,但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產等方式支撐了美國的政府債務。
一旦中美貿易順差大幅收窄,美國20萬億美元的債務能否維系將存在疑問。至少從短期來說,美國國債發行成本必定上升,從中長期來說,美元地位也可能下降。總之,特朗普可能只注意到了貿易順差對美國的不利影響,卻忽略了中美背後更深層次的利益聯結。
因此,大打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中國從美國進口量也較為巨大,中美貿易戰中中國不會占據太大劣勢。綜上所述,貿易戰因素對匯率影響可能相對有限。
(二)稅收政策
特朗普政策中,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匯率威脅最大的是降稅。特朗普的降稅政策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將所得稅稅率由35%降至15%
二是將跨國公司海外收入的稅率降為8.75%
特朗普掀起的全球稅收競爭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重稅經濟體形成很大壓力,德國和法國第一時間表示無法接受特朗普如此大規模的減稅舉措,也有消息說英國也打斷效仿美國降低所得稅稅率。
在世界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中,詳細統計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稅負情況。表1是全球37個發達經濟體和中國的稅負情況。從表1中可以看出,中國當前綜合稅負為68%,超過全球所有37個發達經濟體。在全球所有發達經濟體中,法國稅負最高,總稅率達到了62.8%,新加坡稅負最低,總稅率只有19.1%。
如果特朗普按照此前公布的方案,將所得稅稅率由35%降到15%,那麼美國的總稅率將只有24%,在全球稅負排行榜中將由第16位下降至第34位,僅高於中國香港、加拿大、盧森堡和新加坡。並且,在全球GDP排名前6的國家中也將處於最低水平。

I. 外匯管制,只針對美元的管制對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民銀行有個人年結匯金額50K美元的限制,那麼如果你賺的外匯超過了這個數目,要怎麼樣突破這個限制而轉移到國內呢?方法一、使用直系親屬銀行賬號結匯大家都知道,外匯限制只是限制了結匯金額,而對收匯金額沒有限制,也就是說無論你收多少美元/外匯,央行是不管的,管的只是你將多少外匯/美元換成人民幣。比方說,你年收20萬美元,那麼,你個人的名義結匯5萬,將剩下的15萬轉到3個直系親屬的身份證開的銀行卡,再各結匯5萬美元即可(手續會有點麻煩)。這種辦法優點是現匯可以直接轉,不會變成現鈔(現鈔便宜),沒有任何損失。方法二、利用香港招商銀行一卡通1:打電話95555問清楚你所在的城市哪個網點可以辦理招商銀行一卡通;
2:5萬開戶一個招商銀行金卡,再辦張香港招商銀行一卡通(如果去香港方便也可以直接過去辦);
3:等待大概15-20天時間拿到招行香港分行匯來的帶銀聯標志的招商銀行一卡通;
4:Paypal免費匯到你的這張香港一卡通上(你卡里收到的是港幣);
5:在國內的任意一家銀聯的提款機上取人民幣(每日2萬限額)。這樣取出來的錢,不會計入你的年度結匯5W限額,當然這張卡你可以直接用它來買東西刷卡也很方便。方法三、如果你有100萬港幣以上資金,你可以直接在香港的匯豐銀行開個人民幣賬號,再直接從香港的人民幣賬戶打錢到國內的賬戶,這樣的操作不受結匯限額的限制。方法四、直接取出美元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取出來以後,可以去黑市換取人民幣,當然會有一些手續費和匯率損失。(不推薦黑市,據此操作,風險自負)方法五、各大銀行的門前都有黃牛黨,他們會幫你突破任何限制,呵呵,當然,我們不提倡,據此操作,風險自負。方法六、資金實在太大,可以考慮開設離岸公司避開外匯限制。其實大家都明白的,包括央行在內,按照現在的外匯管理制度你有無數辦法可以資金隨便轉入轉出,外匯管制遲早會放開的,5W的結匯限額其實沒有任何的實質性意義,等你賺到了錢有的是辦法哪怕開個離岸公司呢。錢不放在國資背景的銀行裡面是為了自己的財務狀況及隱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最本質的問題是我們所有人的金融狀況對於政府而言是完全透明的,它們知道我們擁有多少資產,你沒有多少錢的時候沒人會在乎的,等你超過多少資金之後你會接到各種推銷房產/移民服務/出國子女教育咨詢等等,當然你最不希望接到的電話自然是資金來源的查賬繳稅電話,呵呵。我倒是覺得如果不需要的話把錢放在海外的銀行裡面(包括香港的非國資背景銀行)更加安全一些,而且可選的合理保值投資項目也更多。推薦渣打或者匯豐,這兩個我知道很確定可以支持各種轉賬(PP免費電匯/國際ACH轉賬)。不推薦花旗,是我很奇怪它們的銀行卡居然是16位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不確定能否接收到ACH轉賬。標準的ACH轉賬到香港行賬戶只需要SWIFT跟12位以內的銀行卡就可以了。辦卡應該很輕松但需要本人香港櫃台去辦理,帶上三個月以內的水電賬單自己身份證辦理好港澳通行證,直接殺過去就能辦理了,開通網上銀行可能要第二天,7天內足夠你辦N張卡了,注意開戶的理由一定要是理財,不要提及任何轉賬到國內的用途(當然這個功能肯定是有的,渣打好像是50萬以內只要120港幣每筆)。註:不相誤導大家啊,我個人還沒來得及辦理(想想電匯能接受就懶得辦理了,年後再說),但上述是我自己把香港各大銀行的客服煩的夠嗆的情況下得到的,應該沒啥問題,或者等我辦理完了再跟大家寫個詳細的經過啥的。

J. 發達國家有外匯管制嗎

非常多!!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