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倉單質押目的

倉單質押目的

發布時間: 2021-02-25 22:59:52

❶ 「三農」的哲學依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 2003 年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決 「 三農 」 問題的力度,抵禦住了突如其來非典疫情的嚴重沖擊,克服了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嚴重影響,實現了農業結構穩步調整,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民收入穩步增加,農村社會繼續保持穩定。
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農民增收困難。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多年增長緩慢,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增長幅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許多純農戶的收入持續徘徊甚至下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響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國民經濟增長;不僅關系農村社會進步,而且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全黨必須從貫徹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和主動性。
現階段農民增收困難,是農業和農村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反映,也是城鄉二元結構長期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農產品市場約束日益增強、農民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的背景下,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的轉變。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 「 多予、少取、放活 」 的方針,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業投入,強化對農業支持保護,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一、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
(一)加強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當前種糧效益低、主產區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尤為突出,必須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盡快加以解決。抓住了種糧農民的增收問題,就抓住了農民增收的重點;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就抓住了糧食生產的根本;保護和提高了主產區的糧食生產能力,就穩住了全國糧食的大局。從 2004 年起,國家將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選擇一部分有基礎、有潛力的糧食大縣和國有農場,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家優質專用糧食基地。要著力支持主產區特別是中部糧食產區重點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擴大沃土工程實施規模,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加強大宗糧食作物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工程建設,強化技術集成能力,優先支持主產區推廣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圍繞農田基本建設,加快中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排澇和抗旱能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一定補貼。
(二)支持主產區進行糧食轉化和加工。主產區要立足糧食優勢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發展區域經濟,並按照市場需求,把糧食產業做大做強。充分利用主產區豐富的飼料資源,積極發展農區畜牧業,通過小額貸款、貼息補助、提供保險服務等形式,支持農民和企業購買優良畜禽、繁育良種,通過發展養殖業帶動糧食增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扶持主產區發展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農產品加工業,重點是發展精深加工。國家通過技改貸款貼息、投資參股、稅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產區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種子營銷和農業科技型企業。
(三)增加對糧食主產區的投入。現有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土地復墾基金等要相對集中使用,向主產區傾斜。繼續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新增部分主要用於主產區。為切實支持糧食主產區振興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要開辟新的資金來源渠道。從 2004 年起,確定一定比例的國有土地出讓金,用於支持農業土地開發,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也要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進一步密切產銷區的關系。糧食銷區的經營主體到產區建立糧食生產基地、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應享受國家對主產區的有關扶持政策。產區糧食企業到銷區建立倉儲、加工等設施,開拓糧食市場,銷區政府應予以支持並實行必要的優惠政策
二、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
(四)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幾年,農業結構調整邁出較大步伐,方向正確,成效明顯,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要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向農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不斷開拓農業增效增收的空間。要加快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充分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繼續調整農業區域布局。農產品市場和加工布局、技術推廣和質量安全檢驗等服務體系的建設,都要著眼和有利於促進優勢產業帶的形成。 2004 年要增加資金規模,在小麥、大豆等糧食優勢產區擴大良種補貼范圍。進一步加強農業標准化工作,深入開展農業標准化示範區建設。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的檢驗檢測、安全監測及質量認證體系,推行農產品原產地標記制度,開展農業投入品強制性產品認證試點,擴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實施重點區域動物疫病應急防治工程,鼓勵鄉村建立畜禽養殖小區, 2004 年要啟動獸醫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加快實行法定檢驗和商業檢驗分開的制度,對法定檢驗要減少項目並給予財政補貼,對商業檢驗要控制收費標准並加強監管。
(五)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級財政要安排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專項資金,較大幅度地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對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污染治理等,可給予財政補助。創造條件,完善農產品加工的增值稅政策。對新辦的中小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要加強創業扶持和服務。不管哪種所有制和經營形式的龍頭企業,只要能帶動農戶,與農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給農民帶來實惠,都要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一視同仁地給予支持
(六)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要圍繞增強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儲備能力和轉化能力,改革農業科技體制,較大幅度地增加預算內農業科研投入。繼續安排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資金。增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中試和大面積示範推廣。引導和推動企業成為農業技術創新主體,允許各類農業企業和民營農業科技組織申請使用國家有關農業科技的研發、引進和推廣等資金。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國家推廣機構和其他所有制推廣組織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積極發揮農業科技示範場、科技園區、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科技推廣中的作用。建立與農業產業帶相適應的跨區域、專業性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組織。支持農業大中專院校參與農業技術的研究、推廣。
三、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七)推進鄉鎮企業改革和調整。發展鄉鎮企業是充分利用農村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全面發展農村經濟、拓展農村內部就業空間的重要途徑。要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產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調整鄉鎮企業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加快技術進步,加快體制和機制創新,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大對規模以上鄉鎮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優化升級。引導農村集體企業改製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鄉鎮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農村中小企業對增加農民就業作用明顯,只要符合安全生產標准和環境保護要求,有利於資源的合理利用,都應當允許其存在和發展。有關部門要根據鄉鎮企業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加強調查研究,盡快制定促進鄉鎮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性意見。
(八)大力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農村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都可以進入。要在稅收、投融資、資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對農村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給予支持。對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
(九)繁榮小城鎮經濟。小城鎮建設要同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移民搬遷結合起來,引導更多的農民進入小城鎮,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支持小城鎮建設,引導金融機構按市場經濟規律支持小城鎮發展。重點漁區漁港、林區和墾區場部建設要與小城鎮發展結合起來。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推進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
四、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
(十)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簡化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的各種手續,防止變換手法向進城就業農民及用工單位亂收費。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創造了財富、提供了稅收。城市政府要切實把對進城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子女教育、勞動保障及其他服務和管理經費,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已經落實的要完善政策,沒有落實的要加快落實。對及時兌現進城就業農民工資、改善勞動條件、解決子女入學等問題,國家已有明確政策,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採取更得力的措施,明確牽頭部門,落實管理責任,加強督促檢查。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依法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各項權益。推進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的條件。
(十一)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這是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增強我國產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要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訓內容,實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各級財政都要安排專門用於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為提高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訓效果,應由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政府對接受培訓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資助。要防止和糾正各種強制農民參加有償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的錯誤做法。
五、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搞活農產品流通
(十二)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鼓勵發展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積極推進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立法工作。從 2004 年起,中央和地方要安排專門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質量標准與認證、市場營銷等服務。有關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標准化生產基地、興辦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購置農產品運銷設備,財政可適當給予貼息。深化供銷社改革,發揮其帶動農民進入市場的作用。加快發展農產品連鎖、超市、配送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城市農貿市場改建成超市,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逐步把網路延伸到城市社區。進一步加強產地和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創造條件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管理,有關部門要保證貨源充足、價格基本穩定,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坑農傷農行為。支持鮮活農產品運銷,在全國建立高效率的綠色通道,各地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改善農產品的流通環境。
(十三)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要進一步完善促進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外貿發展基金要向促進農產品出口傾斜,主要用於支持企業研發新產品新技術、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認證等,扶持出口生產基地。鼓勵和引導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進入出口加工貿易區。抓緊啟動園藝產品非疫區建設。完善農產品出口政策性信用保險制度。有關部門要密切跟蹤監測和及時通報國內外市場供需、政策法規和疫病疫情、檢驗檢疫標准等動態,為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加強對外談判交涉,簽訂我國與重點市場國家和地區的雙邊檢驗檢疫和優惠貿易協定,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創造有利環境。適應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新形勢,加快建立健全禽肉、蔬菜、水果等重點出口農產品的行業和商品協會。
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十四)繼續增加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解決 「 三農 」 問題,必須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各級政府要依法安排並落實對農業和農村的預算支出,嚴格執行預算,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按照統一規劃、明確分工、統籌安排的要求,整合現有各項支農投資,集中財力,突出重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運用稅收、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杠桿,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農業和農村。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切實把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作為工作重點,落實好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規定,今後每年要對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十五)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業和農村的比例要保持穩定,並逐步提高。適當調整對農業和農村的投資結構,增加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草場圍欄等 「 六小工程 」 ,對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積極作用,要進一步增加投資規模,充實建設內容,擴大建設范圍。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區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廁和秸稈氣化等各種小型設施建設。創新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繼續搞好生態建設,對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和濕地保護等生態工程,要統籌安排,因地制宜,鞏固成果,注重實效。
七、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減負提供體制保障
(十六)加快土地徵用制度改革。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按照保障農民權益、控制征地規模的原則,嚴格遵守對非農佔地的審批許可權和審批程序,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明確界定政府土地徵用權和徵用范圍。完善土地徵用程序和補償機制,提高補償標准,改進分配辦法,妥善安置失地農民,並為他們提供社會保障。積極探索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途徑和辦法。
(十七)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從 2004 年開始,國家將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實行購銷多渠道經營。有關部門要抓緊清理和修改不利於糧食自由流通的政策法規。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伐,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完善糧食現貨期貨市場,嚴禁地區封鎖,搞好產銷區協作,優化儲備布局,加強糧食市場管理和宏觀調控。當前,糧食主產區要注意發揮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要建立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制度。 2004 年,國家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用於主產區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其他地區也要對本省(區、市)糧食主產縣(市)的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要本著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原則,制定便於操作和監督的實施辦法,確保補貼資金真正落實到農民手中。
(十八)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要鞏固和發展稅費改革的成果,進一步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為最終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創造條件。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 2004 年農業稅稅率總體上降低 1 個百分點,同時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降低稅率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沿海發達地區原則上由自己消化,糧食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解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或免徵農業稅。各地要嚴格按照減稅比例調減到戶,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確保各級轉移支付資金專款專用,及時足額下撥到位。要據實核減合法征佔耕地而減少的計稅面積。要加快推進配套改革,繼續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防止農民負擔反彈,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進一步精簡鄉鎮機構和財政供養人員,積極穩妥地調整鄉鎮建制,有條件的可實行並村,提倡幹部交叉任職。優化農村學校布局和教師隊伍。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農行政事業性收費。鞏固治理利用職權發行報刊的成果。積極探索化解鄉村債務的有效途徑。盡快制定農業稅的征管辦法。
(十九)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要從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出發,按照有利於增加農戶和企業貸款,有利於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建立金融機構對農村社區服務的機制,明確縣域內各金融機構為 「 三農 」 服務的義務。擴大農村貸款利率浮動幅度。進一步完善郵政儲蓄的有關政策,加大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緩解農村資金外流。農業銀行等商業銀行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拓寬信貸資金支農渠道。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要調整職能,合理分工,擴大對農業、農村的服務范圍。要總結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經驗,創造條件,在全國逐步推開。繼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嚴格監管、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積極興辦直接為 「 三農 」 服務的多種所有制的金融組織。有關部門要針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研究提出多種擔保辦法,探索實行動產抵押、倉單質押、權益質押等擔保形式。鼓勵政府出資的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積極拓展符合農村特點的擔保業務,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農業擔保機構,鼓勵現有商業性擔保機構開展農村擔保業務。加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選擇部分產品和部分地區率先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參加種養業保險的農戶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
八、繼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和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
(二十)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強化扶貧工作責任制,提高扶貧成效。 2004 年國家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要在認真總結經驗、切實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對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進一步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到戶。對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實行社會救濟,適當提高救濟標准。對缺乏基本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要積極穩妥地進行生態移民和易地扶貧。對低收入貧困人口,要著力幫助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產業,開辟增收渠道,減少和防止返貧。健全扶貧投入機制,加強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所有扶貧資金的使用都要實行公示、公告和報賬制度,嚴格監督和審計,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真正使貧困戶受益。
(二十一)認真安排好災區和困難農戶的生產生活。 2003 年不少地方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一些農民生產生活遇到嚴重困難。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組織幹部深入災區和貧困地區,摸底排查,核實災情,及時把救濟款物發放到戶,按規定減免有關稅費,組織和引導災區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有條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實好農墾企業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政策。
九、加強黨對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領導,確保各項增收政策落到實處
(二十二)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重視嚴格保護耕地和保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始終重視維護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利益,始終重視增加農民特別是種糧農民的收入。對 「 三農 」 問題,不僅分管領導要直接抓,而且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地、縣兩級領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上。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落實各項增收措施,為農民增收出主意、想辦法、辦實事、多服務,力戒浮誇和做表面文章,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准。要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的培訓,增強宗旨意識和法制、政策觀念,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提高他們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自覺性和本領。各行各業都要樹立全局觀念,為農民增收貢獻力量,在全社會形成有利於農民增收的良好氛圍。要激發廣大農民群眾艱苦創業的積極性,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通過辛勤勞動走上富裕之路。同時,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做好農村其他各項工作,為農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社會環境。
做好新階段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任重道遠。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堅定信心,奮力開拓,扎實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❷ 什麼是倉單質押

倉單是倉庫業者接受顧客(貨主)的委託,將貨物受存入庫以後向存貨人開具的說明存貨情況的存單。倉單的直接作用是提取委託寄存物品的證明文件,間接作用則是寄託品的轉讓及以此證券委擔保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的證書,因此,倉單是一種公認的「有價證券」。 倉單質押是以倉單為標的物而成立的一種質權。倉單質押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項目,為倉儲企業拓展服務項目,開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特別是在傳統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倉單質押作為一種新型的業務應該得到廣泛應用。 關於倉單質押的性質,即倉單質押為動產質押還是權利質押,學說上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倉單系表彰其所代表物品的物權證券,佔有倉單與佔有物品有同一的效力,因而倉單質押屬於動產質權。有的認為倉單質押是權利質押。

❸ 倉單質押的意義

開展倉單質押業務,既可以解決貨主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困難,同時保證銀行放貸安全,又能拓展倉庫服務功能,增加貨源,提高效益,可謂「一舉三得」。
首先,對於貨主企業而言,利用倉單質押向銀行貸款,可以解決企業經營融資問題,爭取更多的流動資金周轉,達到實現經營規模擴大和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其次,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開展倉單質押業務可以增加放貸機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又因為有了倉單所代表的貨物作為抵押,貸款的風險大大降低。
最後,對於倉儲企業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能夠為貨主企業辦理倉單質押貸款的優勢,吸引更多的貨主企業進駐,保有穩定的貨物存儲數量,提高倉庫空間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又會促進倉儲企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各項配套服務,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❹ 如何提高倉單質押融資的出庫流程

倉單質押一般銀行和投資公司或者大型國有企業會開展此類業務,特點是保證保內持貨物容的噸位體量和價值。這里有幾種方法可以提高出庫量。1,大量的購買原材料。2,大量的建造半成品。3,大量的還款。這是正常的操作。有的如福建等地操作方法是以次充好保證庫存量。(正規的比如5000。買次貨3000。這樣可以多買許多的庫存),還有一單多貸方法。不知道樓主要什麼目的

新三板與產權交易所有什麼區別

新三板是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而新三板與滬深交易所的主要區別有哪些?服務對象不同,投資者群體不同,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中小微企業與產業資本的服務媒介,主要是為企業發展、資本投入與退出服務。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新三板」與滬、深交易所具有相同的法律定位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准,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2012年9月正式注冊成立,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在場所性質和法律定位上,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證券交易所是相同的,都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三板」與滬深交易所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是服務對象不同,新三板主要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這類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尚未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在准入條件上,不設財務門檻,申請掛牌的公司可以尚未盈利,只要股權結構清晰、經營合法規范、公司治理健全、業務明確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股份公司均可以經主辦券商推薦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
二是投資者群體不同。我國交易所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而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實行了較為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一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
三是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中小微企業與產業資本的服務媒介,主要是為企業發展、資本投入與退出服務,不是以交易為主要目的。
針對自然人投資者,將從財務狀況、投資經驗、專業知識三個方面嚴格准入條件,提高投資者准入門檻。不符合適當性要求的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專業機構發售的基金、理財產品等間接投資於掛牌公司。
「新三板」公司可直接轉板至證券交易所上市
證監會表示,《國務院發布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要求建立不同層次市場間的有機聯系,就是要使得交易所市場、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和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之間形成上下貫通、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因此,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掛牌公司可以直接轉板至證券交易所上市,但轉板上市的前提是掛牌公司必須符合《證券法》規定的股票上市條件,在股本總額、股權分散程度、公司規范經營、財務報告真實性等方面達到相應的要求。
建立便捷高效的轉板機制後,企業就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階段、股份轉讓和融資等方面的不同需求,自由選擇適合的市場,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❻ 煤炭應該如何利用才最有價值

煤炭的用途十分廣泛,可以根據其使用目的總結為兩大主要用途:(1)動力煤,(2)煉焦煤。
我國動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動力煤
1) 發電用煤:我國約1/3 以上的煤用來發電,目前平均發電耗煤為標准煤370g/(kW·h)左右。電廠利用煤的熱值,把熱能轉變為電能。 2) 蒸汽機車用煤:占動力用煤2%左右,蒸汽機車鍋爐平均耗煤指標為100kg/(萬噸·km)左右。 3) 建材用煤:約占動力用煤的1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為玻璃、磚、瓦等。 4) 一般工業鍋爐用煤:除熱電廠及大型供熱鍋爐外,一般企業及取暖用的工業鍋爐型號繁多,數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約占動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數量也較大,約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動力煤:冶金用動力煤主要為燒結和高爐噴吹用無煙煤,其用量不到動力用煤量的1%。
煉焦煤
我國雖然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煉焦煤資源還相對較少,煉焦煤儲量僅占我國煤炭總儲量27.65%。 煉焦煤類包括氣煤(佔13.75%),肥煤(佔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佔4.01%),其它為未分牌號的煤(占 0.55%);非煉焦煤類包括無煙煤(佔10.93%),貧煤(佔5.55 % ), 弱鹼煤(佔1.74%),不繳煤(佔13.8%),長焰煤(佔12.52%),褐煤(佔12.76%),天然焦(佔0.19%),未分牌號的煤(佔13.80%)和牌號不清的煤(佔1.06%)。 煉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煉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溫冶煉而成,一般1.3 噸左右的焦煤才能煉一噸焦炭。焦炭多用於煉鋼,是目前鋼鐵等行業的主要生產原料,被喻為鋼鐵工業的「基本食糧」。
中國是焦炭生產大國,也是世界焦炭市場的主要出口國。2003 年,全球焦炭產量是3.9 億噸,中國焦炭產量達到1.78 億噸,約佔全球總產量的46%。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國共出口焦煤1475 萬噸,其中出口歐盟458 萬噸,約佔1/3。2004 年,中國共出口焦炭1472 萬噸,相當於全球焦炭貿易總量的56%,國際焦炭市場仍供不應求。2008 年我國焦炭產量總計約32700 萬噸,2009 年1月至9月焦炭產量25276.87萬噸。
在中國
資源概述
中國煤炭資源豐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區均有分布,但分布極不均衡。在中國北方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賀蘭山之間的地區,地理范圍包括煤炭資源量大於1000億噸以上的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河南6省區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國煤炭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其資源量佔全國煤炭資源量的50%左右,佔中國北方地區煤炭資源量的55%以上。在中國南方,煤炭資源量主要集中於貴州、雲南、四川三省,這三省煤炭資源量之和為3525.74億噸,佔中國南方煤炭資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資源量也佔中國南方探明保有資源量的90%以上。 2007年度中國能源礦產新增探明資源儲量有較大增加,17種主要礦產新增大型礦產地62處,其中煤炭新探明41處大型礦產地,其中資源儲量超過10億噸的特大型礦產地有14處,凈增查明資源儲量448億噸。中國已經查證的煤炭儲量達到7241.16億噸,其中生產和在建已佔用儲量為1868.22億噸,尚未利用儲量達4538.96億噸。
2006年1-12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698,829,6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45%;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709,234,86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72%,實現累計利潤總額67,726,66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5.34%. 2007年1-12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916,447,50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8.06%。2008年1-10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155,383,57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7.81%。
「十一五」期間是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最佳時期。煤炭是中國的基礎能源,在一次能源構成中佔70%左右。「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進一步確立了「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基本方略,為中國煤炭工業的興旺發展奠定了基礎。「十一五」期間需要新建煤礦規模3億噸左右,其中投產2億噸,轉結「十二五」1億噸。中國煤炭工業將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趨勢,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前景都將非常廣闊。

基本情況
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中華民族賴以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質基礎。在已發現的142種礦物中,煤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量,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煤田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產煤國家之前列。 中國聚煤期的地質時代由老到新主要是: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晚二疊世;中生代的晚三疊世,早、中侏羅世、晚株羅世—早白堊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紀。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晚二疊世,早、中侏羅世和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四個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強。中國含煤地層遍布全國,包括元古界、早古牛界、晚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各省(區)都有大小小一、經濟價值不等的煤田。
中國聚煤期及含煤地層的分布在:華北、華南、西北、西南(滇、藏)、東北和台灣六個聚煤區而各有不向。
煤炭儲量分布
省(區) 預測資源量 褐煤 低變質煙煤 氣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貧煤 無煙煤
北京 86.72 - - - - - - - 86.72
天津 44.52 - - 44.52 - - - - -
河北 601.39 9.98 7.24 508.44 30.19 - - - 45.54
山西 3899.18 12.68 53.85 70.42 343.90 508.02 301.89 589.79 2018.63
內蒙古 12250.4 1753.40 9004.00 1079.45 11.02 364.18 0.23 23.96 8.15
遼寧 59.27 6.04 25.35 7.52 1.05 1.63 - 2.15 15.53
吉林 30.03 7.46 11.06 3.68 0.48 0.71 1.88 1.96 2.80
黑龍江 176.13 44.49 8.53 83.33 - 37.65 0.55 1.58 -
上海 - - - - - - - - -
江蘇 50.49 - - 34.71 1.57 6.90 2.022 3.45 1.84
浙江 0.44 - - - 0.44 - - - -
安徽 611.59 - 0.66 370.42 35.00 154.37 33.69 3.56 13.89
福建 25.57 - - - - - 0.09 - 25.48
江西 40.84 - 0.38 1.60 0.83 6.09 2.35 5.52 24.07
山東 405.13 24.67 3.23 220.68 76.50 5.64 - 27.66 46.75
台灣 - - - - - - - - -
河南 919.71 8.82 3.75 86.11 19.20 163.77 87.94 109.29 440.83
湖北 2.04 - - - - - - 0.49 1.55
湖南 45.35
0.15 1.27 2.28 2.06 1.31 1.65 36.63
廣東 9.11 0.41 - - 0.06 0.07 - 0.74 7.83
廣西 17.64 1.69 1.44 - - - 0.44 5.46 8.61
海南 0.01 0.01 - - - - - - -
四川 303.79 14.30 - 4.90 5.71 75.46 55.38 14.78 133.26
貴州 1896.90 - - 5.22 41.40 319.57 133.97 247.27 1149.47
雲南 437.87 19.11 0.67 6.22 3.58 124.00 31.17 125.48 127.64
西藏 8.09 - 0.08 0.08 0.20 0.13 0.14 0.03 7.43
陝西 2031.10 - 523.79 800.15 115.89 111.49 64.45 94.53 320.80
甘肅 1428.87 - 242.49 1172.99 1.63 - 5.72 4.83 1.21
寧夏 1721.11 - 1264.83 84.31 20.73 17.75 24.79 123.52 185.18
青海 380.42 - 143.60 51.86 7.85 33.00 30.34 81.18 32.59
新疆 18037.3 - 12920.0 4754.50 312.60 24.80 25.40 - -
全國 45521.0 1903.06 24215.1 9392.38 1032.11 1957.29 803.75 1468.88 4742.43

發展建議
調整鐵路運力結構
由於運輸瓶頸的影響,運力配置的失調,我國煤炭主產區的煤炭長期以來集中供應到華東、華南相對狹窄的沿海地區,而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省,西南的大部分省區及西部的部分地區由於鐵路運輸的運力分配問題使煤炭供應特別是電煤供應一直比較緊張。因此,應努力調整好鐵路運力結構,加大對煤炭供應緊張、運力短缺地區的鐵路建設投入。
加快大型煤炭企業、煤炭基地建設
我國煤炭行業的集中度還較低,煤炭開采企業過於分散,存在大量個體開採的情況,這一方面導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煤炭企業的管理難度增大,安全問題令人頭痛;另一方面加劇了煤炭供給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煤炭作為一種日趨減少的不可再生資源,國家應當對其開采、使用實施統一管理、統一規劃,而不是放任自流。而大型煤炭生產企業在技術性、安全性、可控性等方面的優勢勿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煤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一方面,對所有不具備安全和科學開采條件的企業堅決關閉,另一方面,由政府牽頭,按照市場運作方式,將大量分散的煤炭開采企業以股份制的方式,組成大型煤炭集團和基地,實行統一開采、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針對此塊精英人才,也是目前我國最稀缺的,目前收納煤炭人才較多的有煤炭英才網,是煤炭行業人才的一個專業性招聘、求職網站。
積極探索煤電聯營的新模式、新途徑
煤炭與電力是密切相連的上下游產業,電力企業煤炭消費量佔全國煤炭消費量的一半以上,煤電聯營模式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同。煤炭是我國能源的主體,長期以來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由於資源的布局無法改變,要改變階段性能源供應緊張的情況,必須運用市場機制解決煤電矛盾,推進煤電一體化建設、推進產業融合。煤電聯營模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在煤礦所在地建立坑口電廠,改「輸煤」為「輸電」,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提高煤電就地轉化比例,減輕電煤運輸壓力。其次,煤電企業之間還可以簽訂長期煤炭供需協議,進行煤電戰略合作。再次,大型煤炭企業和發電企業之間可以通過相互參股,形成煤電一體化的企業。最後,使煤電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聯合上市、兼並收購等多種形式,促進煤電企業的戰略合作。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中國許多行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低電價、低煤價和高能耗的基礎上,市場化的煤炭價格不斷上漲,恰恰反映了這些產業對能源的過度消耗。應下決心、下力氣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勢頭,完善產業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方面,對高耗能產業和過熱行業在項目許可、土地、環保、信貸投放等方面要收緊口子、抬高門檻。另一方面,盡快改革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使資源價格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性和環境成本,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
加快資源稅費改革,促進煤炭資源的節約
改革我國的資源稅制度,改從量徵收為從價徵收,實行以儲量為基數、與回採率等掛鉤的資源有償使用辦法,這一方面加大了煤炭資源獲取的難度,增加了煤炭生產的前期投入和財務成本,使得煤礦不能夠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將使煤炭生產企業更加珍惜資源,節約資源,更加科學合理配采,在某種程度上遏制「采肥丟瘦」,盲目增加產量的行為。
加快煤炭市場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成立於2009年7月,致力於推動煤炭市場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建立高度信息化、標准化、開放性的煤炭電子交易平台和煤炭供應鏈服務平台。
隨著煤炭產業環境的深刻變化以及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提出「成為領先的全球煤炭產業鏈整合者」的願景,並以「建設煤炭交易和煤炭供應鏈服務標准,優化煤炭產業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價值鏈的高效協同,推動煤炭市場體系建設與發展」為使命,明確提出建設成為「煤炭交易與煤炭供應鏈服務平台」的戰略定位。 依託中國、蒙古、朝鮮、俄羅斯遠東、越南、印尼、澳大利亞等全球主要煤炭產地,輻射東北亞主要煤炭消費市場,通過集約的交易平台和電子交易系統,提供公開、高效、公信的煤炭現貨交易服務平台,同時通過引進和整合金融、物流等專業服務商,為交易提供信息資訊、倉單質押監管、代墊貨款、結算、庫存管理、代理采購、運輸代理、綜合物流、化驗檢測等綜合一體化的服務解決方案。

❼ 如何降低鋼貿行業融資成本

針對當前我國鋼貿行業的融資困難,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及鋼貿企業可以通過採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降低融資成本,提升鋼貿行業的經濟效益。具體措施如下:
(一)政府要加強對鋼貿市場的管理和監控
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要結合我國當前的鋼貿市場情況,積極的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明確鋼貿行業的經營資質,規范行業內的市場競爭,調整鋼貿企業同鋼鐵企業以及下游用戶之間的正規關系,加強鋼貿行業的產業布局,促進其多元化、集團化的發展速度,並在稅收和金融方面為中小型鋼貿企業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和優惠政策。同時,政府還要進一步加強解決行業內出現的擠壓價格效益情況,從而營造一個更加規范、健全、良性的融資環境。
(二)鋼貿企業要加強自身實力建設
鋼貿企業要結合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經營模式,加快企業轉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縱向擴展,即向上可進行產品定製加工、訂單式采購等,向下進行定製剪切、點對點配送服務等,從而逐步發展成集合加工、信息、管理、金融、服務等於一體的全方位、一站式綜合性鋼鐵貿易服務企業。同時,鋼貿企業還要加強對內部財務制度的完善,積極引進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和模式,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摒棄過去傳統的家族式經營模式,積極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規范會計管理和核算,嚴格財務報表和審計,加大企業在管理、業務、財務等方面的透明度,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從而更好的規范和控制企業的資金運用,達到降低融資成本的目的。
(三)加強同銀行間的良好合作
鋼貿企業必須要著重加強自身的信用建設,在借貸融資時做到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堅決避免和杜絕虛假質押、擔保造假等不良違法行為,提高企業信譽和可靠度,從而同銀行間建立其彼此間良好的互信關系。同時,銀行不信任鋼貿企業,不願意借貸給鋼貿企業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社會報道中出現的一系列有關鋼貿企業的惡性事件和不良信息,導致銀行用「有色眼鏡」看待鋼貿行業,對所有企業「一棍子打死」。這時,就需要企業積極、深入的同銀行進行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溝通,積極配合銀行排查,從而爭取最大限度的銀行融資額度。
(四)積極拓展多種融資渠道
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鋼貿市場形勢,鋼貿企業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積極尋找和拓展融資渠道,多管齊下、多方借力,從而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和資金風險。其融資渠道主要包括有: 「抱團」融資。即通過多家企業互保互聯的「抱團」方式,利用所產生的杠桿效應取得較大的貸款資金,並且有效分散了企業所承擔的貸款風險,降低了融資的成本。
上市融資。對於一些實力雄厚、規模較大的鋼貿企業,可以通過買殼上市、借殼上市或IPO等多種方式讓企業上市,從而獲得較大數額的融資。
拓展倉單及動產質押融資。這一方法適用於具有標准倉單或存有大量鋼材的鋼貿企業。倉單質押的短期融資性高,適用於小型鋼貿企業,而動產質押則一般適用於大中型鋼貿企業。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