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怡和市值

怡和市值

發布時間: 2021-03-31 00:18:04

㈠ 香港首富李嘉誠是怎樣創業的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創業故事

從推銷員到總經理「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自必有更多機會。」這是李嘉誠給年輕人的忠告,同時也是他的座右銘。

中國歷史十大富豪排行 瞞著學校地下創業 億萬富翁成功路

一九四○年日軍侵華,李嘉誠隨父母從家鄉潮州逃難到香港,當時他才十四歲。李嘉誠的父親本為教師,到香港後一時找不到工作,舉家投靠家境頗為富裕的舅父庄靜庵。可是不久父親就患上了嚴重的肺病,臨終時,他沒有交代什麼遺言,反而問李嘉誠有什麼願望。李嘉誠當即承諾:「日後一定會令家人有好日子過。」

父親病逝後,作為長子的李嘉誠為養家糊口放棄學業,去一家鍾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李嘉誠深知,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推銷員,首要是勤奮,其次是頭腦靈活。在日後的推銷生涯中,李嘉誠便充分發揮了這等「竅門」。當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時的時候,李嘉誠就工作十六個小時,天天如是。李嘉誠對「打工」的看法是:「對自己的分內工作,我絕對全情投入。從不把它視為賺錢糊口,向老闆交差了事,而是將之當作是自己的事業。」就這樣,李嘉誠只花了一年時間,業績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為全廠營業額最高的推銷員。他當時的銷售成績,是第二名的七倍。十八歲的他受到老闆的賞識,被擢升為部門經理。一年後,他當上了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嘉誠的快速擢升還有一段插曲:他在廠里當銷售員時,再忙也要到夜校進修。他在會考合格後打算去讀大學,老闆為挽留這個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總經理的崗位上了。

「長江」最初的風波

經過這短短一役,李嘉誠開始估量自己的實力,他相信若自立門戶,成績可能更好。一九五○年,二十二歲的李嘉誠終於辭去總經理一職,嘗試創業。當時,李嘉誠的資金十分有限,兩年多來的積蓄僅有七千港元,實不足以設廠。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萬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積蓄,總共五萬余港元資本,在港島的皇後大道西,開設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廠,並取荀子《勸學篇》中「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意,將廠名定為「長江」。

起初,李嘉誠只知不停地接訂單及出貨,忽略了質量控制,致使產品愈來愈粗劣。結果不是延誤了交貨時間,就是引起退貨並要賠償,工廠收入頓時急跌。加上原料商紛紛上門要求結賬還錢,銀行又不斷催還貸款,「長江」被逼到破產的邊緣。這使李嘉誠明白自己實在是操之過急,低估了當老闆的風險。

如何才能挽救絕境中的長江塑膠廠?李嘉誠靠的還是「信義」二字——與客戶有信,與員工有義。他召集員工大會,坦言自己在經營上的失誤,衷心向留在廠里的所有員工道歉,同時還保證,一旦工廠可以度過這段非常時期,隨時歡迎被辭退的工人回來上班。之後,李嘉誠穿梭於眾多銀行、原料供應商及客戶之間,逐一賠罪道歉,請求他們放寬還款期限,同時拼盡全力,為貨品找尋客戶,用蝕本價將次貨出售,籌錢來購買塑膠材料和添置生產機器。到一九五五年,高築的債台終於拆掉,業務漸入佳境,沒多久還開設了分廠。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誠閱讀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膠》雜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說義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膠原料製造塑膠花,全面傾銷歐美市常這給了李嘉誠很大靈感。他敏銳地意識到,這類價廉物美的裝飾品有著極大的市場潛力,而香港有大量廉價勤快的勞工正好用來從事塑膠花生產。他預測塑膠花也會在香港流行。李嘉誠抓緊時機,親自帶人赴義大利的塑膠廠去「學藝」,在引入塑膠花生產技術的同時,還特意引入外國的管理方法。返港後,他把「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積極擴充廠房,爭取海外買家的合約。

在「長江」的客戶中,有個美籍猶太人馬素曾訂了一批塑膠產品,打算運到美國銷售,後來不知何故臨時取消合同。李嘉誠並沒有要求賠償,他對馬素說:「日後若有其他生意,我們還可以建立更好的關系。」馬素深感這位寬厚的年輕的創業者,是個可做大事的人,於是不斷向美國的行家推銷「長江」的產品。自此,美洲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李嘉誠由此進一步感悟「吃虧是福」的道理。
投資房地產業

創業五年後,「長江」逐漸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塑膠花廠。李嘉誠被行內人士冠以「塑膠花大王」的雅號。而李嘉誠租用的那所廠房的業主也趁機把租金大幅度提高,這反而促成了李嘉誠自建物業的決心。

一九五八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興建一幢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留下數層自用,把其餘的單位出租。大廈落成後,香港物業價格隨即大升。李嘉誠發覺房地產大有可為,於是開始部署把資金投放到地產市常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產經歷一場狂炒後,一落千丈。李嘉誠獨具慧眼,認為土地價格將會有再度回升的一天,決定實行「人棄我缺的策略,用低價大量收購地皮和舊樓,在觀塘、柴灣及黃竹坑等地興建工廠大廈,全部用來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風暴平息,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急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這次他的策略是只買不賣,全都用來興建樓宇。七十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達六百三十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超過三十五萬平方英尺,每年單是收租,已達四百萬港元。

一九七一年六月,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在「長置」成立大會上,他為日後定下的目標,是超越號稱香港「地產業王」的「置地」。置地公司由英國商人保羅·遮打,跟當時「怡和洋行」的香港負責人祈士域聯手創立,號稱全亞洲最大的發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業機構。一九七二年七月,李嘉誠把「長置」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這年十一月,「長實」在香港掛牌,在市面公開發售。

「長實」在香港准備上市期間,李嘉誠遇到不少障礙。在那困難的時刻,他都得到夫人庄月明的鼓勵。庄月明是他的表妹,比他小四歲,兩人可說是青梅竹馬。庄月明的父親庄靜庵是香港著名的鍾表商,擁有老字型大小中南錶行。庄月明從香港大學畢業後,曾到日本明治大學深造。一九六五年事業有成的李嘉誠跟庄月明成婚。

「長實」在地產業屢出大手筆。先是拿出六千多萬元資金購買物業及地皮,並積極興建高級住宅與商業樓宇。到一九六七年,又動用二億三千萬港元,買入美資集團、希爾頓酒店及凱悅酒店,開創了華資在港吞並外資機構的先河。而李嘉誠歷時兩年半之久,全面進軍「和黃」的整個過程直如「蛇吞大象」,實為香港開埠以來華資收購英資的經典之作。「和黃」是老牌和記洋行及黃埔船塢的合作品。到一九八○年,「長實」終於持有「和黃」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股票,李嘉誠當上了「和黃」董事會主席。至此,李嘉誠坐上了香港華資地產龍頭的位置,「李超人」的綽號不脛而走。

樹大招風

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歐洲議會發表報告,點名指責以李嘉誠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場佔有率太高,可能對香港經濟造成支配性影響,甚至會出現壟斷情況。報告又關注李嘉誠兩名兒子在若乾的上市及收購事件中,獲得有關當局的優惠,而這種不公平的特權,將不利於外國商人在香港投資。報告聲稱:「這個家族的業務共佔香港股票市場資本估值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當中包括的行業有電話、行動電話、電力、超級市場及地產等等。」

報告中還提到,二○○○年初,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奪得香港最大電訊公司——「香港電訊」的控制權後,香港不少傳媒均關注李氏家族日漸增大的影響力。還有未經公開招標的「數碼港」,以及tom.com在創業板上市時獲多項豁免條件,這些事件都惹來很多爭議。報告更認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競爭法防止壟斷。

李嘉誠縱橫歐亞多年,從未被國際間如此高調抨擊,故對歐洲議會的報告,立即作出回應,通過旗下的長實集團發表聲明反駁,指出該報告不但計算錯誤,且指李氏家族影響力巨大的評論更屬謬誤。「長實」發言人稱,李嘉誠名下四間公司市值,只佔港股市值一成半,連同次子李澤楷的「電訊盈科」,五間公司占股市總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霍廣文亦駁斥有關報告,指tom.com在創業板獲豁免部分上市條件,當時只是屬於彈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權。他更指稱,芬蘭、加拿大等地也有個別公司在整體上市公司市值中佔了頗大比重,不明白為何歐洲議會的報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港府也強烈否認在「數碼港」事件或tom.com上市事件上對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於市場佔有率高是否即等於壟斷?身兼港府公平競爭委員會成員的浸會大學經濟系教授曾滿基指出,高市場佔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壟斷。壟斷是取決於公司的行為,如業內公司實施限制性行為,共同定價或限制供應等。

正當各界爭議不休時,事情只相隔一天,李嘉誠再被歐洲委員會警告,指「和黃國際港口」在一九九九年收購鹿特丹歐洲組合碼頭時,可能違反歐盟競爭法,並強調如果被裁定屬實,有關合並的交易可能要被取消,「和黃」更要面對罰款。據悉,歐委會所持的理由,是這個商業計劃未被知會,這宗交易可能違反合並條例。

歐委會追查一宗未被通知的商業合並計劃,這種情況實屬罕見。「和黃國際港口」當即發表聲明,否認有違反條例。

歐洲議會如此高調地把李嘉誠點名,引來了很多猜測。香港著名經濟學者曾淵滄在《香港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歐洲議會突然管起香港的經濟,這主要是歐洲商人已經開始對李嘉誠的商業王國進軍歐洲感到不安,因為不少歐洲商人已經嘗過敗在李嘉誠手上的滋味。他在文章中指出:「千千萬萬的歐洲人已經在使用『和黃』歐洲提供的電訊服務。『和黃』賣英國的Orange(英國一行動電話通訊公司),獲利一千一百億港元。之後,『和黃』再賣MMN電訊(德國最大的行動電話商)與沃達豐(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公司之一)的部分股權,不但獲得近千億港元的現金,也轟動了整個歐洲。歐洲商人才真正明白一位來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誠,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他們開始懼怕李嘉誠,因為他們不是李嘉誠的對手。

「看李嘉誠從賣Orange開始,每一仗打得多漂亮。不但不斷地增加現金收入,也取得了英國3G牌照、義大利3G牌照。當人人出高價搶德國3G牌照,『和黃』急流勇退。全球電訊股股價急跌後,擁有大量現金的『和黃』才來買平貨,以低價取得德國的3G牌照。這樣出色的商業手法,是應該贊揚的,為什麼歐洲議會會反過來抨擊李嘉誠呢?」

是非不斷,但公道自在人心。在未來的日子裡,「李家商業王朝」當然會繼續在全世界綿延下去。除了迎接無限的商機外,它還將不可避免地迎接更多國際間的挑戰。

㈡ 通過港股通可以買賣聯交所哪些股票

通過港股通可以買賣聯交所的股票如下:

  1. 00001長江實業。是一間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長江集團是一家香港的跨國企業,集團在香港的成員包括三家同為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長實、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及電能實業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記電訊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記港陸有限公司及TOM集團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一四年四月三十日,長江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總市值為一萬零五百四十億港元。長江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五十二個國家,雇員人數約二十八萬名。

  2. 00002中電控股。於1901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當時名為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是香港兩家電力供應商之一(另一家為香港電燈)。中電在香港經營發電、輸電及供電的縱向式綜合電力業務,透過現代化的電網為九龍、新界、離島(南丫島除外)及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逾220萬客戶供應電力。近年亦在澳洲、中國內地和亞洲其他地區投資發展及營運能源項目。

  3. 00003香港中華煤氣。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用事業機構,亦是本港規模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企業管理和營運均達到世界級水平。過去150多年來,煤氣公司與時並進

  4. 00004九龍倉。原本是香港最大的貨運港的名稱,也是香港怡和系的一家上市公司,它與置地公司並稱為怡和系的「兩翼」。1978年,「船王」包玉剛入主九龍倉。上世紀90年代初,包玉剛辭世,由其二女婿吳光正接管家族業務。九龍倉集團是香港十大地產商之一,總資產上千億,公司業務包括房地產、傳媒、酒店、港口、百貨公司等

  5. 00005匯豐控股。為匯豐集團的控股公司,總部設於英國倫敦,成立於1991年,但旗下附屬公司已經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匯豐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2010年12月31日,市值達1800億美元。匯豐的業務根基深厚,國際網路遍及全球六個地域,在歐洲、香港、亞太其他地區、中東、北美洲及拉丁美洲的87個國家和地區共設有約7500個辦事處。匯豐的產品及服務乃透過兩大客戶群(個人理財和工商業務),以及兩大環球業務(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和環球私人銀行)推廣。


㈢ 根據本講,在全球互聯網市值前10強企業中,中國有幾家

2014中國進入世界五百強中企業的有91家。其中大多數在國企。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前十里有三家中國公司分別是:第三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 GROUP);第四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第七的國家電網公司。
其他的都是前十開外的:第二十五的中國工商銀行;第三十二的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第三十八的中國建設銀行;第四十七的中國農業銀行;第五十二的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十九的中國銀行;第七十六的來寶集團;第七十九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第八十的中國建築鐵道總公司;第八十五的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十六的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十八中國人壽保險;107中國中石化;111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113東風汽車集團;115中國南方電網;122國家開發銀行;128平安保險;133五礦集團;143中國華潤;152中國兵器工業集團;154中國電信;160中國中信;165神華集團;166太平洋建設集團;168中國郵政;169中國南方工業集團;178中國航空工業集團;187中國交通建設集團;208人民保險;210中國聯合網路通信;211寶鋼;217交通銀行;221中國華能;227中國鋁業;248北京汽車集團;267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268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71河北鋼鐵公司;276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 277怡和集團;278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79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285華為;286聯想;290山西焦煤;295正威集團;297中國國電集團;300台網中油;304冀中能源;305山東能源;308沙鋼;309晉能;310武漢鋼鐵;313中國電力建設集團;314中國航空油料集團;327渤海鋼鐵;328河南能源化工集團;330民生銀行;338興業銀行;345浙江物產集團;348首鋼集團;349華信能源;350招商銀行;354冶金科工集團;363和記黃埔公司;365新興際華;366廣州汽車工業集團;368華電集團;369大同煤礦;372潞安集團;375和碩;381江西銅業;382中國電機信息產業集團;383上海浦東發展銀行;384太平洋保險;386山西晉城無煙煤礦;391山西陽泉煤業;393中國電力投資集團;384中國開灤集團;396大唐集團;398有色礦業集團;403船舶重工集團;432陝西延長石油;451中國遠洋運輸;465中國能源建設集團;466浙江吉利;469中國通用;475鞍鋼。

㈣ 怡和集團的怡和遷冊

1983年3月28日怡和集團突然宣布建議把怡和控股公司的注冊地點由香港改為百慕大。當時正值香港前途談判時期,怡和此舉無疑是對香港九七問題缺乏信心。當日為星期三,股市於下午休市,當晚倫敦港股大幅下跌,一度停板,怡和及置地的股價下跌約一成。隔日(3月29日)香港恆生指數收市時報1057.09,大跌61.76,跌幅達5.8%。
事實上,自80年代中葉起,怡和集團已開始部署淡出香港。除了將控股公司的注冊地遷往百慕大外,集團又以「加速企業國際化」作幌子,暗地裡將資產向海外轉移,藉以降低香港的投資比重。雖然該集團(及其他已遷冊的公司)已將香港的企業變成了「海外附屬」,但主要業務仍在香港。按交易所及證監會的規定,這些企業仍然必須接受這兩個機構的監管。
然而,一向自恃實力龐大的怡和集團則以企業已遷冊為由,要求交易所及證監會給予「上市豁免」,令該集團可以免受某些「非法定規則」如《上市規則》及《收購合並守則》的約束和規范。對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交易所和證監會均不表同意,並認為個別公司實在不應有特權。為此,怡和集團的法律顧問更以「股東權益超過40億元或已公布的稅後盈利超過4億元」作標准,指出當局應該給予豁免。按照這一邏輯,有錢人或交稅多的人便可以在社會上享有特權了。對於這種近乎歪理的論點,監管當局除了直接拒絕外,還公開撰文批駁,認為要求極不合理。
由於要求遭到拒絕,該集團在1992年9月7日將第一上市地位移往倫敦,而香港則降作第二上市地位,撤離香港股市。另一方面,集團仍繼續以不同手法向港府施壓,希望取得特別豁免權。經過深入研究後,監管當局再次否決了怡和集團的要求,並清楚地指出為了維持法律的平等及保障公眾投資者的利益,所有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均必須遵守香港的法例暨一切非法定性的市場規則。怡和集團並建議百慕達當局以英國倫敦收購合並守則為藍本,處理怡置系股票。該行動被認定怡置系股票撤出香港股市訊號。
正因為沒有爭取到特權,最後1994年3月24日怡和控股發表聲明,決定從1994年12月31日起,終止該集團在香港的第二上市地位,至於該集團在倫敦及其他3個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則不受影響。由於母公司宣布撤出香港,其他附屬公司包括牛奶國際、置地公司、文華東方及仁孚等,隨即也宣布從1995年1月1日起,結束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買賣,為集團在香港股票市場的呼風喚雨和吒吒馳騁畫上了句號。在怡和旗幟徐落之際,全系公司市值暴跌37%。
怡和集團作為一個主要業務集中於香港的英資龍頭公司,率先宣布將集團遷冊百慕大,以行動向中國政府施壓,並表明該集團對中國政府沒有信心。這種高姿態的舉止,不但引起市場極大的震撼,開展了後來企業紛紛遷冊的浪潮。
自該集團宣布遷冊後,很多企業相繼跟隨,並在1989年至1991年間形成了一個巨大浪潮。到了後過渡期,這個浪潮終於日漸平復下來。由於中國經濟的進一步開放和成長,很多外資公司已迫不及待地希望進入中國大陸,開拓這個龐大而尚未開發的市場,而作為融會東西中介地位的香港,經濟及股票市場則表現得異常突出和卓越。正因為香港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才外流及企業遷冊的問題也戛然而止。

㈤ 誰知道李嘉誠的創業史

李嘉誠創業史
從推銷員到總經理「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自必有更多機會。」這是李嘉誠給年輕人的忠告,同時也是他的座右銘。
一九四○年日軍侵華,李嘉誠隨父母從家鄉潮州逃難到香港,當時他才十四歲。李嘉誠的父親本為教師,到香港後一時找不到工作,舉家投靠家境頗為富裕的舅父庄靜庵。可是不久父親就患上了嚴重的肺病,臨終時,他沒有交代什麼遺言,反而問李嘉誠有什麼願望。李嘉誠當即承諾:「日後一定會令家人有好日子過。」

父親病逝後,作為長子的李嘉誠為養家糊口放棄學業,去一家鍾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李嘉誠深知,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推銷員,首要是勤奮,其次是頭腦靈活。在日後的推銷生涯中,李嘉誠便充分發揮了這等「竅門」。當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時的時候,李嘉誠就工作十六個小時,天天如是。李嘉誠對「打工」的看法是:「對自己的分內工作,我絕對全情投入。從不把它視為賺錢糊口,向老闆交差了事,而是將之當作是自己的事業。」就這樣,李嘉誠只花了一年時間,業績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為全廠營業額最高的推銷員。他當時的銷售成績,是第二名的七倍。十八歲的他受到老闆的賞識,被擢升為部門經理。一年後,他當上了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嘉誠的快速擢升還有一段插曲:他在廠里當銷售員時,再忙也要到夜校進修。他在會考合格後打算去讀大學,老闆為挽留這個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總經理的崗位上了。

「長江」最初的風波

經過這短短一役,李嘉誠開始估量自己的實力,他相信若自立門戶,成績可能更好。一九五○年,二十二歲的李嘉誠終於辭去總經理一職,嘗試創業。當時,李嘉誠的資金十分有限,兩年多來的積蓄僅有七千港元,實不足以設廠。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萬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積蓄,總共五萬余港元資本,在港島的皇後大道西,開設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廠,並取荀子《勸學篇》中「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意,將廠名定為「長江」。

起初,李嘉誠只知不停地接訂單及出貨,忽略了質量控制,致使產品愈來愈粗劣。結果不是延誤了交貨時間,就是引起退貨並要賠償,工廠收入頓時急跌。加上原料商紛紛上門要求結賬還錢,銀行又不斷催還貸款,「長江」被逼到破產的邊緣。這使李嘉誠明白自己實在是操之過急,低估了當老闆的風險。

如何才能挽救絕境中的長江塑膠廠?李嘉誠靠的還是「信義」二字——與客戶有信,與員工有義。他召集員工大會,坦言自己在經營上的失誤,衷心向留在廠里的所有員工道歉,同時還保證,一旦工廠可以度過這段非常時期,隨時歡迎被辭退的工人回來上班。之後,李嘉誠穿梭於眾多銀行、原料供應商及客戶之間,逐一賠罪道歉,請求他們放寬還款期限,同時拼盡全力,為貨品找尋客戶,用蝕本價將次貨出售,籌錢來購買塑膠材料和添置生產機器。到一九五五年,高築的債台終於拆掉,業務漸入佳境,沒多久還開設了分廠。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誠閱讀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膠》雜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說義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膠原料製造塑膠花,全面傾銷歐美市常這給了李嘉誠很大靈感。他敏銳地意識到,這類價廉物美的裝飾品有著極大的市場潛力,而香港有大量廉價勤快的勞工正好用來從事塑膠花生產。他預測塑膠花也會在香港流行。李嘉誠抓緊時機,親自帶人赴義大利的塑膠廠去「學藝」,在引入塑膠花生產技術的同時,還特意引入外國的管理方法。返港後,他把「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積極擴充廠房,爭取海外買家的合約。

在「長江」的客戶中,有個美籍猶太人馬素曾訂了一批塑膠產品,打算運到美國銷售,後來不知何故臨時取消合同。李嘉誠並沒有要求賠償,他對馬素說:「日後若有其他生意,我們還可以建立更好的關系。」馬素深感這位寬厚的年輕的創業者,是個可做大事的人,於是不斷向美國的行家推銷「長江」的產品。自此,美洲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李嘉誠由此進一步感悟「吃虧是福」的道理。

投資房地產業

創業五年後,「長江」逐漸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塑膠花廠。李嘉誠被行內人士冠以「塑膠花大王」的雅號。而李嘉誠租用的那所廠房的業主也趁機把租金大幅度提高,這反而促成了李嘉誠自建物業的決心。

一九五八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興建一幢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留下數層自用,把其餘的單位出租。大廈落成後,香港物業價格隨即大升。李嘉誠發覺房地產大有可為,於是開始部署把資金投放到地產市常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產經歷一場狂炒後,一落千丈。李嘉誠獨具慧眼,認為土地價格將會有再度回升的一天,決定實行「人棄我缺的策略,用低價大量收購地皮和舊樓,在觀塘、柴灣及黃竹坑等地興建工廠大廈,全部用來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風暴平息,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急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這次他的策略是只買不賣,全都用來興建樓宇。七十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達六百三十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超過三十五萬平方英尺,每年單是收租,已達四百萬港元。

一九七一年六月,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在「長置」成立大會上,他為日後定下的目標,是超越號稱香港「地產業王」的「置地」。置地公司由英國商人保羅·遮打,跟當時「怡和洋行」的香港負責人祈士域聯手創立,號稱全亞洲最大的發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業機構。一九七二年七月,李嘉誠把「長置」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這年十一月,「長實」在香港掛牌,在市面公開發售。

「長實」在香港准備上市期間,李嘉誠遇到不少障礙。在那困難的時刻,他都得到夫人庄月明的鼓勵。庄月明是他的表妹,比他小四歲,兩人可說是青梅竹馬。庄月明的父親庄靜庵是香港著名的鍾表商,擁有老字型大小中南錶行。庄月明從香港大學畢業後,曾到日本明治大學深造。一九六五年事業有成的李嘉誠跟庄月明成婚。

「長實」在地產業屢出大手筆。先是拿出六千多萬元資金購買物業及地皮,並積極興建高級住宅與商業樓宇。到一九六七年,又動用二億三千萬港元,買入美資集團、希爾頓酒店及凱悅酒店,開創了華資在港吞並外資機構的先河。而李嘉誠歷時兩年半之久,全面進軍「和黃」的整個過程直如「蛇吞大象」,實為香港開埠以來華資收購英資的經典之作。「和黃」是老牌和記洋行及黃埔船塢的合作品。到一九八○年,「長實」終於持有「和黃」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股票,李嘉誠當上了「和黃」董事會主席。至此,李嘉誠坐上了香港華資地產龍頭的位置,「李超人」的綽號不脛而走。

樹大招風

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歐洲議會發表報告,點名指責以李嘉誠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場佔有率太高,可能對香港經濟造成支配性影響,甚至會出現壟斷情況。報告又關注李嘉誠兩名兒子在若乾的上市及收購事件中,獲得有關當局的優惠,而這種不公平的特權,將不利於外國商人在香港投資。報告聲稱:「這個家族的業務共佔香港股票市場資本估值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當中包括的行業有電話、行動電話、電力、超級市場及地產等等。」

報告中還提到,二○○○年初,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奪得香港最大電訊公司——「香港電訊」的控制權後,香港不少傳媒均關注李氏家族日漸增大的影響力。還有未經公開招標的「數碼港」,以及tom.com在創業板上市時獲多項豁免條件,這些事件都惹來很多爭議。報告更認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競爭法防止壟斷。

李嘉誠縱橫歐亞多年,從未被國際間如此高調抨擊,故對歐洲議會的報告,立即作出回應,通過旗下的長實集團發表聲明反駁,指出該報告不但計算錯誤,且指李氏家族影響力巨大的評論更屬謬誤。「長實」發言人稱,李嘉誠名下四間公司市值,只佔港股市值一成半,連同次子李澤楷的「電訊盈科」,五間公司占股市總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霍廣文亦駁斥有關報告,指tom.com在創業板獲豁免部分上市條件,當時只是屬於彈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權。他更指稱,芬蘭、加拿大等地也有個別公司在整體上市公司市值中佔了頗大比重,不明白為何歐洲議會的報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港府也強烈否認在「數碼港」事件或tom.com上市事件上對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於市場佔有率高是否即等於壟斷?身兼港府公平競爭委員會成員的浸會大學經濟系教授曾滿基指出,高市場佔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壟斷。壟斷是取決於公司的行為,如業內公司實施限制性行為,共同定價或限制供應等。

正當各界爭議不休時,事情只相隔一天,李嘉誠再被歐洲委員會警告,指「和黃國際港口」在一九九九年收購鹿特丹歐洲組合碼頭時,可能違反歐盟競爭法,並強調如果被裁定屬實,有關合並的交易可能要被取消,「和黃」更要面對罰款。據悉,歐委會所持的理由,是這個商業計劃未被知會,這宗交易可能違反合並條例。

歐委會追查一宗未被通知的商業合並計劃,這種情況實屬罕見。「和黃國際港口」當即發表聲明,否認有違反條例。

歐洲議會如此高調地把李嘉誠點名,引來了很多猜測。香港著名經濟學者曾淵滄在《香港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歐洲議會突然管起香港的經濟,這主要是歐洲商人已經開始對李嘉誠的商業王國進軍歐洲感到不安,因為不少歐洲商人已經嘗過敗在李嘉誠手上的滋味。他在文章中指出:「千千萬萬的歐洲人已經在使用『和黃』歐洲提供的電訊服務。『和黃』賣英國的Orange(英國一行動電話通訊公司),獲利一千一百億港元。之後,『和黃』再賣MMN電訊(德國最大的行動電話商)與沃達豐(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公司之一)的部分股權,不但獲得近千億港元的現金,也轟動了整個歐洲。歐洲商人才真正明白一位來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誠,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他們開始懼怕李嘉誠,因為他們不是李嘉誠的對手。

「看李嘉誠從賣Orange開始,每一仗打得多漂亮。不但不斷地增加現金收入,也取得了英國3G牌照、義大利3G牌照。當人人出高價搶德國3G牌照,『和黃』急流勇退。全球電訊股股價急跌後,擁有大量現金的『和黃』才來買平貨,以低價取得德國的3G牌照。這樣出色的商業手法,是應該贊揚的,為什麼歐洲議會會反過來抨擊李嘉誠呢?」

是非不斷,但公道自在人心。在未來的日子裡,「李家商業王朝」當然會繼續在全世界綿延下去。除了迎接無限的商機外,它還將不可避免地迎接更多國際間的挑戰。

㈥ 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有幾家分別排名第幾

1中石油 中國 油氣開采 3293 2

2埃克森·美孚 美國 油氣開采 3162 1

3微軟 美國 IT 2569 6

4中國工商銀內行中國 銀行 2464 4

5蘋果容 美國 IT 2131 33

6必和必拓 澳大利亞 礦業 2099 19

7沃爾瑪 美國 零售 2090 3

8伯克希爾 美國 保險 2006 12

9通用電氣 美國 製造業 1942 23

㈦ 誰能告訴我李嘉誠的成為首富~人生歷程!~

李嘉誠艱辛與成功的創業經歷

李嘉誠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世人稱之為"超人"。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並購多家公司。可以說,李創業之路就是一條並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並和收購其它公司企業分不開。李嘉誠的並購之路同其人生經歷、創業經歷一樣倍受世人關注。
艱辛與成功的創業經歷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先生誕生於廣東省潮州潮安縣。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佔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 1986年增加兩倍半。

附件
1940 年日軍侵華,李嘉誠隨父母從家鄉潮州逃難到香港,當時他才14歲。李嘉誠的父親本為教師,到香港後一時找不到工作,舉家投靠家境頗為富裕的舅父庄靜庵。可是不久父親就患上了嚴重的肺病,臨終時,他沒有交代什麼遺言,反而問李嘉誠有什麼願望。李嘉誠當即承諾:「日後一定會令家人有好日子過。」

父親病逝後,作為長子的李嘉誠為養家糊口放棄學業,去一家鍾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李嘉誠深知,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推銷員,首要是勤奮,其次是頭腦靈活。在日後的推銷生涯中,李嘉誠便充分發揮了這等「竅門」。當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8小時的時候,李嘉誠就工作16個小時,天天如是。李嘉誠對「打工」的看法是:「對自己的分內工作,我絕對全情投入。從不把它視為賺錢糊口,向老闆交差了事,而是將之當作是自己的事業。」就這樣,李嘉誠只花了一年時間,業績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為全廠營業額最高的推銷員。他當時的銷售成績,是第二名的7倍。18歲的他受到老闆的賞識,被擢升為部門經理。一年後,他當上了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嘉誠的快速擢升還有一段插曲:他在廠里當銷售員時,再忙也要到夜校進修。他在會考合格後打算去讀大學,老闆為挽留這個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總經理的崗位上了。

「長江」最初的風波

經過這短短一役,李嘉誠開始估量自己的實力,他相信若自立門戶,成績可能更好。1950年,22歲的李嘉誠終於辭去總經理一職,嘗試創業。當時,李嘉誠的資金十分有限,兩年多來的積蓄僅有7000港元,實不足以設廠。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4萬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積蓄,總共五萬余港元資本,在港島的皇後大道西,開設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廠,並取荀子《勸學篇》中「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意,將廠名定為「長江」。

起初,李嘉誠只知不停地接訂單及出貨,忽略了質量控制,致使產品愈來愈粗劣。結果不是延誤了交貨時間,就是引起退貨並要賠償,工廠收入頓時急跌。加上原料商紛紛上門要求結賬還錢,銀行又不斷催還貸款, 「長江」被逼到破產的邊緣。這使李嘉誠明白自己實在是操之過急,低估了當老闆的風險。

如何才能挽救絕境中的長江塑膠廠?李嘉誠靠的還是「信義」二字——與客戶有信,與員工有義。他召集員工大會,坦言自己在經營上的失誤,衷心向留在廠里的所有員工道歉,同時還保證,一旦工廠可以度過這段非常時期,隨時歡迎被辭退的工人回來上班。之後,李嘉誠穿梭於眾多銀行、原料供應商及客戶之間,逐一賠罪道歉,請求他們放寬還款期限,同時拼盡全力,為貨品找尋客戶,用蝕本價將次貨出售,籌錢來購買塑膠材料和添置生產機器。到1955年,高築的債台終於拆掉,業務漸入佳境,沒多久還開設了分廠。

1957年初的一天,李嘉誠閱讀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膠》雜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說義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膠原料製造塑膠花,全面傾銷歐美市常這給了李嘉誠很大靈感。他敏銳地意識到,這類價廉物美的裝飾品有著極大的市場潛力,而香港有大量廉價勤快的勞工正好用來從事塑膠花生產。他預測塑膠花也會在香港流行。李嘉誠抓緊時機,親自帶人赴義大利的塑膠廠去「學藝」,在引入塑膠花生產技術的同時,還特意引入外國的管理方法。返港後,他把「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積極擴充廠房,爭取海外買家的合約。

在「長江」的客戶中,有個美籍猶太人馬素曾訂了一批塑膠產品,打算運到美國銷售,後來不知何故臨時取消合同。李嘉誠並沒有要求賠償,他對馬素說:「日後若有其他生意,我們還可以建立更好的關系。」馬素深感這位寬厚的年輕的創業者,是個可做大事的人,於是不斷向美國的行家推銷「長江」的產品。自此,美洲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李嘉誠由此進一步感悟 「吃虧是福」的道理。

投資房地產業

創業五年後,「長江」逐漸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塑膠花廠。李嘉誠被行內人士冠以「塑膠花大王」的雅號。而李嘉誠租用的那所廠房的業主也趁機把租金大幅度提高,這反而促成了李嘉誠自建物業的決心。

1958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興建一幢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留下數層自用,把其餘的單位出租。大廈落成後,香港物業價格隨即大升。李嘉誠發覺房地產大有可為,於是開始部署把資金投放到地產市場。60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產經歷一場狂炒後,一落千丈。李嘉誠獨具慧眼,認為土地價格將會有再度回升的一天,決定實行「人棄我缺的策略,用低價大量收購地皮和舊樓,在觀塘、柴灣及黃竹坑等地興建工廠大廈,全部用來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風暴平息,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急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這次他的策略是只買不賣,全都用來興建樓宇。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達630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超過35萬平方英尺,每年單是收租,已達400萬港元。

1971年6月,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在「長置」成立大會上,他為日後定下的目標,是超越號稱香港「地產業王」的「置地」。置地公司由英國商人保羅·遮打,跟當時「怡和洋行」的香港負責人祈士域聯手創立,號稱全亞洲最大的發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業機構。1972年7 月,李嘉誠把「長置」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這年11月,「長實」在香港掛牌,在市面公開發售。

「長實」在香港准備上市期間,李嘉誠遇到不少障礙。在那困難的時刻,他都得到夫人庄月明的鼓勵。庄月明是他的表妹,比他小四歲,兩人可說是青梅竹馬。庄月明的父親庄靜庵是香港著名的鍾表商,擁有老字型大小中南錶行。庄月明從香港大學畢業後,曾到日本明治大學深造。1965年事業有成的李嘉誠跟庄月明成婚。

「長實」在地產業屢出大手筆。先是拿出6000多萬元資金購買物業及地皮,並積極興建高級住宅與商業樓宇。到1967年,又動用2.3億港元,買入美資集團、希爾頓酒店及凱悅酒店,開創了華資在港吞並外資機構的先河。而李嘉誠歷時兩年半之久,全面進軍「和黃」的整個過程直如「蛇吞大象」,實為香港開埠以來華資收購英資的經典之作。「和黃」是老牌和記洋行及黃埔船塢的合作品。到1980年,「長實」終於持有「和黃」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股票,李嘉誠當上了「和黃」董事會主席。至此,李嘉誠坐上了香港華資地產龍頭的位置,「李超人」的綽號不脛而走。

樹大招風

2000年10月25日,歐洲議會發表報告,點名指責以李嘉誠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場佔有率太高,可能對香港經濟造成支配性影響,甚至會出現壟斷情況。報告又關注李嘉誠兩名兒子在若乾的上市及收購事件中,獲得有關當局的優惠,而這種不公平的特權,將不利於外國商人在香港投資。報告聲稱:「這個家族的業務共佔香港股票市場資本估值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當中包括的行業有電話、行動電話、電力、超級市場及地產等等。」

報告中還提到,2000年初,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奪得香港最大電訊公司——「香港電訊」的控制權後,香港不少傳媒均關注李氏家族日漸增大的影響力。還有未經公開招標的「數碼港」,以及tom.com在創業板上市時獲多項豁免條件,這些事件都惹來很多爭議。報告更認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競爭法防止壟斷。

李嘉誠縱橫歐亞多年,從未被國際間如此高調抨擊,故對歐洲議會的報告,立即作出回應,通過旗下的長實集團發表聲明反駁,指出該報告不但計算錯誤,且指李氏家族影響力巨大的評論更屬謬誤。「長實」發言人稱,李嘉誠名下四間公司市值,只佔港股市值一成半,連同次子李澤楷的「電訊盈科」,五間公司占股市總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霍廣文亦駁斥有關報告,指tom.com在創業板獲豁免部分上市條件,當時只是屬於彈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權。他更指稱,芬蘭、加拿大等地也有個別公司在整體上市公司市值中佔了頗大比重,不明白為何歐洲議會的報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港府也強烈否認在「數碼港」事件或tom.com上市事件上對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於市場佔有率高是否即等於壟斷?身兼港府公平競爭委員會成員的浸會大學經濟系教授曾滿基指出,高市場佔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壟斷。壟斷是取決於公司的行為,如業內公司實施限制性行為,共同定價或限制供應等。

正當各界爭議不休時,事情只相隔一天,李嘉誠再被歐洲委員會警告,指「和黃國際港口」在1999年收購鹿特丹歐洲組合碼頭時,可能違反歐盟競爭法,並強調如果被裁定屬實,有關合並的交易可能要被取消,「和黃」更要面對罰款。據悉,歐委會所持的理由,是這個商業計劃未被知會,這宗交易可能違反合並條例。

歐委會追查一宗未被通知的商業合並計劃,這種情況實屬罕見。「和黃國際港口」當即發表聲明,否認有違反條例。

歐洲議會如此高調地把李嘉誠點名,引來了很多猜測。香港著名經濟學者曾淵滄在《香港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歐洲議會突然管起香港的經濟,這主要是歐洲商人已經開始對李嘉誠的商業王國進軍歐洲感到不安,因為不少歐洲商人已經嘗過敗在李嘉誠手上的滋味。他在文章中指出:「千千萬萬的歐洲人已經在使用『和黃』歐洲提供的電訊服務。『和黃』賣英國的Orange(英國一行動電話通訊公司),獲利1100億港元。之後,『和黃』再賣MMN電訊(德國最大的行動電話商)與沃達豐(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公司之一)的部分股權,不但獲得近千億港元的現金,也轟動了整個歐洲。歐洲商人才真正明白一位來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誠,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他們開始懼怕李嘉誠,因為他們不是李嘉誠的對手。

「看李嘉誠從賣Orange開始,每一仗打得多漂亮。不但不斷地增加現金收入,也取得了英國3G牌照、義大利3G牌照。當人人出高價搶德國3G牌照,『和黃』急流勇退。全球電訊股股價急跌後,擁有大量現金的『和黃』才來買平貨,以低價取得德國的3G牌照。這樣出色的商業手法,是應該贊揚的,為什麼歐洲議會會反過來抨擊李嘉誠呢?」

李嘉誠自傳[李嘉誠創業發財史:坎坷人生成就驚世財富

是非不斷,但公道自在人心。在未來的日子裡,「李家商業王朝」當然會繼續在全世界綿延下去。除了迎接無限的商機外,它還將不可避免地迎接更多國際間的挑戰。

李嘉誠自傳

李嘉誠,男,漢族。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1942年,父親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李嘉誠被迫輟學。

開始,李嘉誠為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工作雖然繁忙,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幹,不到20歲,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
的總經理。兩年後,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於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李嘉誠先生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於1994年除稅後贏利達28億美元。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㈧ 聯想公司和華碩公司,誰的市值高-

聯想,高多了。

㈨ 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有幾個,分別排名多少

2014中國進入世界五百強中企業的有91家。其中大多數在國企。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前十里有三家中國公司分別是:第三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 GROUP);第四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第七的國家電網公司。
其他的都是前十開外的:第二十五的中國工商銀行;第三十二的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第三十八的中國建設銀行;第四十七的中國農業銀行;第五十二的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十九的中國銀行;第七十六的來寶集團;第七十九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第八十的中國建築鐵道總公司;第八十五的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十六的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十八中國人壽保險;107中國中石化;111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113東風汽車集團;115中國南方電網;122國家開發銀行;128平安保險;133五礦集團;143中國華潤;152中國兵器工業集團;154中國電信;160中國中信;165神華集團;166太平洋建設集團;168中國郵政;169中國南方工業集團;178中國航空工業集團;187中國交通建設集團;208人民保險;210中國聯合網路通信;211寶鋼;217交通銀行;221中國華能;227中國鋁業;248北京汽車集團;267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268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71河北鋼鐵公司;276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 277怡和集團;278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79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285華為;286聯想;290山西焦煤;295正威集團;297中國國電集團;300台網中油;304冀中能源;305山東能源;308沙鋼;309晉能;310武漢鋼鐵;313中國電力建設集團;314中國航空油料集團;327渤海鋼鐵;328河南能源化工集團;330民生銀行;338興業銀行;345浙江物產集團;348首鋼集團;349華信能源;350招商銀行;354冶金科工集團;363和記黃埔公司;365新興際華;366廣州汽車工業集團;368華電集團;369大同煤礦;372潞安集團;375和碩;381江西銅業;382中國電機信息產業集團;383上海浦東發展銀行;384太平洋保險;386山西晉城無煙煤礦;391山西陽泉煤業;393中國電力投資集團;384中國開灤集團;396大唐集團;398有色礦業集團;403船舶重工集團;432陝西延長石油;451中國遠洋運輸;465中國能源建設集團;466浙江吉利;469中國通用;475鞍鋼。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